返回

原子習慣 - Summary02 - |法則1| 讓提示顯而易見

|法則1| 讓提示顯而易見。出自《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https://readmoo.com/book/210109063000101

目錄

|法則1| 讓提示顯而易見

以下是我從書中提取出來,對我來說,是不錯的句子。 全出自《原子習慣》https://readmoo.com/book/210109063000101

4.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

  • 在能夠有效建立新習慣之前,必須先掌握現有的習慣。

「習慣記分卡幫助你覺察自身習慣」

  • 這套被稱為「指差確認」的程序是被設計來減少錯誤的安全系統

  • 指差確認減少了百分之八十五的錯誤,並避免了百分之三十的事故。

  • 指差確認之所以如此有效,就是因為把無意識的習慣拉到有意識的層次。

  • 對自己實際的作為保持意識、保持覺察,是改變習慣最大的挑戰之一。

  • 能夠強化你渴望的身分認同的習慣,通常是好習慣;與之相悖的,則通常是壞習慣。

  • 改變惡習的第一步,就是密切注意它們。

  •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終始於覺察。指差確認與習慣記分卡這類策略的重點,在於讓你認出自己的習慣及觸發這些習慣的提示,這樣你才有可能以對自己有益的方式做出回應。

「本章總覽」

  • 只要有足夠的練習,你的大腦就會不假思索地挑出預示某些結果的提示。
  • 習慣一旦自動化,我們就不會再注意自己所做的事。
  •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終始於覺察。必須先意識到自己的習慣,才能改變它們。
  • 指差確認」透過開口說出自己的行為,把無意識的習慣拉到有意識的層次。
  • 你可以運用「習慣記分卡」這個簡單的練習,來增加對自身行為的覺察。

5. 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

  • 下週,我會於〔某日〕的〔某時〕在〔某處〕進行至少二十分鐘的激烈運動。

  • 第三組受試者填寫的句子,就是研究人員所謂的「執行意向」,一份你要在何時何處行動的預先計畫;換句話說,就是你打算如何執行某一特定習慣。

概括地說,執行意向大致是長這樣:

  • 當X情境發生時,我就會執行Y回應。

  • 對何時何地執行一項新習慣做出確切計畫的人,比較可能真的去執行。

  • 執行意向掃除模糊的概念,像是「我要多運動」或「我要更有生產力」或「我該去投票」,以具體的行動計畫取而代之。

  • 一旦設定執行意向,就不用等靈感來敲門。

  • 我會於〔時間〕,在〔地點〕進行〔行為〕。

  • 如果不確定要何時開始執行新習慣,試試每年、每月或每週的第一天。人比較可能在這些時間點展開行動,因為比較有充滿希望的感覺。

  • 當你的夢想太模糊,就很容易整天將小例外合理化,而不去處理成功所需的確切任務。

「徹底修正習慣的「習慣堆疊」」

  • 狄德羅效應顯示,取得一項新的所有物往往會帶來連鎖消費反應,平添額外的購物。

  • 建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找出自己目前的每日習慣,然後把新的行為堆疊上去。這就叫作習慣堆疊。

習慣堆疊的公式如下:

  • 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

  • 關鍵在於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綁在一起。

  • 這讓你得以利用「一個行為導致下一個行為」的慣性──狄德羅效應的正面版本。

  • 無論你是如何運用這項策略,成功創造習慣堆疊的祕訣,就是找到觸發行為的正確提示。

  • 行為改變的第一條法則,是「讓提示顯而易見」。

「本章總覽」

  • 行為改變的第一條法則,是「讓提示顯而易見」。
  • 最常見的兩種提示是時間與地點。
  • 可以運用執行意向這個策略,將新習慣與確切的時間和地點配對。
  • 執行意向的公式是:我會於〔時間〕,在〔地點〕進行〔行為〕。
  • 習慣堆疊的公式是: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

6. 激勵被高估了,環境往往更重要

  • 人們選擇某樣產品,往往不是因為那樣產品是什麼,而是因為產品在哪裡。

  • 習慣改變取決於你身處的空間,以及眼前的提示。

  • 換言之,有時顧客購買產品,不是因為想要,而是因為這些產品被呈現的方式。

  • 然而,人類所有感覺能力中最強的一項,是視覺。

  • 因此,所見稍有不同,就可能造成所為的巨大變動。

「如何打造成功養成好習慣的環境」

  • 想要讓習慣成為生活的一大部分,就讓提示成為環境的一大部分。

  • 不要只當你所處世界的顧客,也要成為它的設計者。

「情境是觸發習慣的提示」

  • 習慣可能不只跟單一提示聯想在一起,而是與圍繞著該行為的整個情境連結。

  • 定義行為的並非環境中的物品,而是我們與物品的關係。

  • 不要認為環境中充滿物品,要認為環境中充滿關係。

  • 情境的力量也透露了一項重要策略:在新環境中比較容易改變習慣。

  • 我個人覺得很有用的一句口號是:「一個空間,一個用途。」

  • 如果可以,盡量避免把一個習慣的情境跟另一個習慣的情境混在一起。

  • 我認識一個作家,他的電腦只用來寫作,平板只用來閱讀,手機只用來上社群媒體與收發訊息。每個習慣都應該有個自己的家。

  • 一個凡事各安其位、各司其職的穩定環境,就是可以輕鬆養成習慣的環境。

「本章總覽」

  • 隨著時間過去,情境的小改變可能造成行為的大變化。
  • 每個習慣都是被提示觸發的。我們比較容易注意到突出的提示。
  • 讓環境裡可以觸發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
  • 漸漸地,你的習慣不是與單一提示聯想在一起,而是與圍繞著該行為的整個情境連結。情境成了提示。
  • 在新的環境養成新的習慣比較簡單,因為不用對抗舊提示。

7. 自制力的祕密

  • 「自律者」只是擅長建構生活,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換言之,他們不常讓自己處於充滿誘惑的情境。

  • 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

  • 習慣一旦建立,只要環境裡的提示再度出現,行動的渴望便隨之而來。

  • 研究人員將此現象稱為「提示引起的想望」:一個外在刺激造成了一股想要重複惡習的強迫性渴望。

  • 直白地說,我不曾看過有誰可以在負面環境裡一直保持正面習慣。

  • 要剷除一項壞習慣,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接觸會激發此惡習的提示。

  • 這個做法是行為改變第一條法則的反轉:讓提示隱而不現,而非顯而易見。

  • 自制力是一種短期策略,不適用於長期。

  • 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讓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

「本章總覽」

  • 行為改變第一法則的反轉,就是「讓提示隱而不現」。
  • 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被遺忘。
  • 有高度自制力的人不常待在充滿誘惑的環境裡。迴避誘惑比抗拒誘惑簡單。
  • 要剷除一項壞習慣,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接觸會激發此惡習的提示。
  • 自制力是一種短期策略,不適用於長期。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建立
主題 StackJimmy 設計
發表了128篇文章 · 總計63.96k字
本站已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