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法則2| 讓習慣有吸引力
以下是我從書中提取出來,對我來說,是不錯的句子。 全出自《原子習慣》https://readmoo.com/book/210109063000101
9. 家人與朋友如何形塑你的習慣
- 他的格言是:「天才不是生出來的,而是教育與訓練出來的。」
「社會常規的誘人拉力」
- 達爾文指出的:「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學會合作且最能臨機應變的人總會取得優勢。」
我們尤其會模仿三種群體的習慣:
- 1.親近的人
- 2.多數的人
- 3.有力的人
「1.模仿親近的人」
- 要打造更好的習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入一個把你想要的行為視作常態的文化之中。
「2.模仿多數的人」
- 當改變習慣意味著挑戰族群,改變就沒有吸引力;而當改變習慣意味著融入族群,改變就變得很有吸引力了。
「3.模仿有力的人」
「本章總覽」
- 所處文化決定了哪些行為對我們有吸引力。
- 我們傾向養成被所處文化誇讚與認可的習慣,因為我們有融入與歸屬於族群的強烈渴望。
- 我們往往會模仿三種人:親近的人(家人與朋友)、多數的人(族群),以及有力的人(有地位與聲望的人)。
- 打造更好習慣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入具備以下兩個特點的文化:一,你想要的行為是常態;二,你跟這個群體本來就有某些共同點。
- 族群的常態行為往往會壓過個人想要的行為。大多數時間,我們寧願跟大家一起錯,也不要自己一個人對。
- 若一個行為能獲得認可、尊敬與讚美,我們就會覺得那個行為有吸引力。
10. 如何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
- 這就是行為改變第二法則的反轉:讓習慣毫無吸引力。
「採取行動的渴望從何而來」
- 神經學家安東尼歐.達馬吉歐解釋的:「讓你決定事情是好、是壞,或無關緊要的,就是情緒。」
「如何重新設定大腦,讓自己享受困難的習慣」
重新思考你的習慣,把重點放在益處,而非壞處。這是一個快速而輕鬆的方式,使你重新設定大腦,讓習慣顯得比較有吸引力。
想要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關鍵就是重新架構你對它們的聯想。這並不容易,但如果可以重新設定你的預測,就可以把困難的習慣轉變為有吸引力的習慣。
「本章總覽」
- 行為改變第二法則的反轉,就是「讓習慣毫無吸引力」。
- 每個行為都有表層的渴望與深層的潛在動機。
- 習慣是古老欲望的現代解決方案。
- 習慣的成因,其實就是行為發生前的預測。預測帶來感覺。
- 強調避免某個壞習慣的益處,會讓它顯得沒有吸引力。
- 與正面感受產生連結,習慣就有吸引力;與負面感受產生連結,習慣就沒有吸引力。創造一個動機儀式:在執行困難的習慣之前,做一件你很享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