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原子習慣 - 7. 自制力的祕密 & 8. 如何讓習慣變得難以抗拒

|法則1| 讓提示顯而易見。|法則2| 讓習慣有吸引力。出自《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https://readmoo.com/book/210109063000101

目錄

|法則1| 讓提示顯而易見

以下是我從書中提取出來,對我來說,是不錯的句子。 全出自《原子習慣》https://readmoo.com/book/210109063000101

7. 自制力的祕密

  • 「自律者」只是擅長建構生活,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換言之,他們不常讓自己處於充滿誘惑的情境。

  • 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

  • 習慣一旦建立,只要環境裡的提示再度出現,行動的渴望便隨之而來。

  • 研究人員將此現象稱為「提示引起的想望」:一個外在刺激造成了一股想要重複惡習的強迫性渴望。

  • 直白地說,我不曾看過有誰可以在負面環境裡一直保持正面習慣。

  • 要剷除一項壞習慣,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接觸會激發此惡習的提示。

  • 這個做法是行為改變第一條法則的反轉:讓提示隱而不現,而非顯而易見。

  • 自制力是一種短期策略,不適用於長期。

  • 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讓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

「本章總覽」

  • 行為改變第一法則的反轉,就是「讓提示隱而不現」。
  • 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被遺忘。
  • 有高度自制力的人不常待在充滿誘惑的環境裡。迴避誘惑比抗拒誘惑簡單。
  • 要剷除一項壞習慣,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接觸會激發此惡習的提示。
  • 自制力是一種短期策略,不適用於長期。

|法則2| 讓習慣有吸引力

8. 如何讓習慣變得難以抗拒

  • 現代食品工業及其造成的飲食過量習慣,恰恰驗證了行為改變的第二條法則:讓習慣有吸引力。一個機會愈有吸引力,形成習慣的可能性愈大。

「多巴胺驅動的回饋迴路」

  • 縱使多巴胺被阻斷,牠們還是跟以前一樣喜歡糖,只是不再想要了。

  • 習慣就是多巴胺驅動的回饋迴路。

  • 論及習慣,關鍵重點是:大腦不只在你體驗愉悅時分泌

  • 你的大腦分配給想要獎賞的神經迴路,遠比分配給喜歡獎賞的要多。

「如何運用誘惑綑綁,讓習慣更有吸引力」

  • 誘惑綑綁的運作方式,就是把想要做的事跟必須做的事綁在一起。以拜恩為例,他把看 Netflix(想要做的事)跟踩健身自行車(必須做的事)綁在一起了。

  • 誘惑綑綁是心理學理論「普氏原則」的一種應用。

  • 「較高可能性的行為會強化較低可能性的行為」;換句話說,就算你不是真的想要處理延誤的工作郵件,如果它意味著你可以在過程中做某件你真正想做的事,你就會訓練自己去做。

習慣堆疊加誘惑綑綁的公式如下:

  • 1.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我需要的習慣〕。
  • 2.做完〔我需要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我想要的習慣〕。

「本章總覽」

  • 行為改變第二法則,是「讓習慣有吸引力」。
  • 一個機會愈有吸引力,愈有可能形成習慣。
  • 習慣是多巴胺驅動的回饋迴路。多巴胺升高,行為的動機也隨之提升。
  • 讓我們採取行動的,是對獎賞的預期,而非獎賞的實現。期待愈大,多巴胺峰值愈高。
  • 誘惑綑綁是讓習慣更有吸引力的一種方法,這個策略是將「想要」的行為與「需要」的行為配對。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建立
主題 StackJimmy 設計
發表了128篇文章 · 總計63.96k字
本站已運行
·